首頁 » 104 x 林懷民《突圍》 紀錄片首映觀影心得|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舞蹈要呈現

104 x 林懷民《突圍》 紀錄片首映觀影心得|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舞蹈要呈現

by Vivian Yeh
104 x 林懷民《突圍》 紀錄片首映|觀影心得

身為 104 giver,很榮幸受邀參與104人力銀行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老師共同合作的《突圍》紀錄片首映會。

這個紀錄片回溯到當年臺灣在國際環境艱困之際,林懷民老師如何開演振奮人心的《薪傳》作品、雲門舞集在台東池上演出的背後故事,以及邀請背後每個要角,在多年後的回顧分享。(影片放於文末)

當天坐到位置上看著大銀幕播放著影片片段,不到五分鐘的時間,首映會也還沒正式開始,淚水早已在眼眶裡打轉著…片段中上演著台東池上的人們真誠又動人的情懷,像暖流般在體內竄動,心裡共振著那股動容,彷彿為生命開啟了不一樣的改變,我深信著那是一種正向能量的傳遞。

整場首映會過程中,幸好是戴著口罩,因為能夠躲藏在口罩背後,更安心的揮灑淚水,因為太多感觸與激勵,很共時的給予了當下的我很大的力量,想用文字紀錄打動我的內容,與自己的收穫與感受。

《突圍》 紀錄片首映

在經營雲門的過程裡,林懷民老師説,他常常都覺得不想繼續走下去了…

「我常常不想去上班,可是又想到我有責任、要發薪水。有時候,碰到觀眾跟我說他們看了很高興,我就覺得我們正在做有用的事情。儘管我不是那麼喜歡編舞,可是編舞是一個手段,演出也是一個手段。我常常在想,演出可以改變一個社會嗎?」

這不是一段金句、雞湯文,而是從我非常尊敬的前輩口中分享出的真實經歷,但卻比任何文字都砥礪人心。

原來林老師也曾是在這樣的心境中走過來,過程中的困難、焦慮、糾結,似乎對人生有追求的每個人都曾經歷過,也都是正常的 ; 有想過放棄的念頭,也是人之常情 ;「初衷和意義」似乎也不時的會離我們遠去,但終究都會回來、都會好起來的,對吧?

每份工作,或是每個目標達成的過程中,一定會有一些你不喜歡或讓你挫折的事,但把那些都當成是你達成目標中的一個手段與方法,只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最終目標,就能夠更有底氣地去完成那些你沒那麼喜歡的事,因為你知道你是為了什麼而做。

而「責任」這件事,又是另一個層次的議題,就像你有了員工、有了孩子,因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而有了這樣的局面,責任這件事應該可以說是甜蜜的負擔吧!負擔可能讓你覺得自由受剝奪,甜蜜則是讓你知道自己仍可以貢獻、仍與自己負責的對象有著深厚的連結。

104董事長楊基寬引用紀錄片中,林懷民老師說的一句話,「不是每一個人都很喜歡跳舞,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舞蹈要呈現。只要你思考,就是突圍的好日子。」這也是紀錄片取名《突圍》的由來。

雲門舞集與104人力銀行,看似完全不同的領域,但我從林懷民老師與楊基寬董事長身上看到一個共通點,就是兩人都背負著屬於自己的人生使命,並且都「義無反顧」地持續走下去,雖然用的方式與手段不同,但都帶給當今社會很大的貢獻與回饋。

就像楊董事長説他想了一個月才想出的這句,我眼中的經典名句:「值得尊敬的,不是你做了什麼;而是把什麼,做到值得尊敬」。

那麼,你心中的舞蹈是什麼呢?該如何把它做到值得尊敬?

謝旺霖作家在影片中述說,他想謝謝林老師的方式是-照顧更多人。

這句話很短,但帶給我的震撼卻很大。

他讓我對於「感謝」有了更多元的想像,不只是言語、心靈上的回饋,而是可以將感謝的力量再放大,轉變成更多實質行動上的意義,將「感謝」本身傳承下去。

當我們受到幫助感到溫暖與感恩時,除了感激、善用這份幫助,最好的狀態是我們自己也成為那個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,把這份愛與關懷傳遞下去。相信這會是一個善的循環,無形之中,除了幫助到別人、自己的價值感也油然而生,更會影響著其他人也加入這個行列。

從接受到給予的過程,也是人生很重要的學習。

回想當初我留學回國後開始分享留學文章,就是因為在出國前蒐集資料時,受到網路上很多文章的幫助,因為受惠而想給予,也發現當時有很多技巧、方法面的文章,但內心層面、心理素質建設上的相關分享反而很缺乏,因此我也把自己一路走來內心的脆弱、無助,到體驗、感受、發現與學習,用文字紀錄並傳承下去,給未來的後輩們更多面向的參考。

而成立 Univself 品牌的初衷,其實也是因為回國後進入一陣低潮期,在當時的中文世界,我居然找不太到能夠自救的資源,反而是從國外Youtube影片、Podcast上得到許多幫助,因此當我再次站起來時,也想要成立一個中文的平台,幫助像曾經的我一樣經歷低潮、自我價值低落、沒有方向的人,給予陪伴、安慰與建議,讓讀者們再次充滿力量,朝向更美好的未來邁進。

原來,我也在實踐著這種感謝方式,我也在-照顧更多人,而自己卻不知道,但我很喜歡這個說法。

從西藏流浪歸來,謝旺霖作家發現「所有旅途上會遇到的危險好像是必然的,但不應該讓危險阻礙了我們」,而這句話著實呼應著林懷民老師所說:年輕的可愛之處就在於,有失敗和試錯的機會,但無論如何「不能把自己關在觸發的那條線後面」。

我們害怕、恐懼,都是因為我們太想要得到、做到,但我們擔心自己做不好。

不過當你知道遇到危險、失敗、犯錯都是必然時,就不是去想為什麼是我遇到這些?為什麼我做不到?而是去想「該如何面對」,更糟的狀況就是因為這些擔心與想像,而從來沒有開始與嘗試,相信每一段經歷都會帶給你不同的生命意義。

行動,是對抗恐懼最好的方式。

林懷民老師分享他看完紀錄片的感受時,他說:在池上務農的葉先生與葉太太,平常忙於農務工作,但閒暇時間寫寫書法,用藝術陶冶性情,那種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、生活中平凡的幸福,更是令人動容。

紀錄片首映播完後,聽到林老師現場的觀影心得,不禁會心一笑。

深刻感受到在不同階段的人生,看著同樣的東西,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悟。在衝刺階段的青年時期,看完紀錄片是受到鼓舞,想要更奮力的向前衝、為人生打拼,聽到已經看過大風大浪的林老師,他看完影片的感受,反而覺得可愛又真實。

再次讓我感受到,人的一生不管過得多精彩,那種生活中的平凡與幸福,有個人陪著你一起過日子,寫寫書法、喝杯茶、聊聊天,這些看似樸實無華的景色,卻是到頭來最嚮往的畫面。

但人生困難的是,如果在年輕時期,一直過著這樣的小日子,而沒有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打拼過,到了人生終了或許又會有不一樣的遺憾。因此自己的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?要如何在嚮往的生活中找到平衡?

有些嚮往的生活其實平常就可以執行,並好好珍惜 ; 而有些夢想則是需要透過努力,一步步的去達成,人生就是在這樣的多重目標、使命與角色中找到一個和諧狀態,千萬不要在前進的過程中,忽略了週遭的風景。

後記:

林懷民老師不斷地提到他一直都覺得自己不夠好,因此不斷地學習,我想就是這樣的不斷追求卓越,才造就了雲門現在的成績,但他也同時提到,他人生很大半的時間,因為行程的緊湊與忙碌,讓他沒有時間去沈澱與反思,反而是因為疫情,才讓他慢下腳步,去整理和回顧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過,整理成書《激流與倒影》

當你知道自己有更大的願景,反觀當前的困難就變得很小,只要不斷檢討、修正,就會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。因為痛苦在發現意義的時候,就不再成為痛苦。老師說著,一定要相信自己、繼續做夢!現在叫人做夢的長輩真的不多了,因為真正透過努力打拼實踐夢想的人,又有幾人呢?但不開始,又怎麼知道做不到?

我特別記得《薪傳》這個名字的由來,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,薪火才能永不熄滅、繼續相傳下去。這與104人力銀行推廣 be a giver 的精神不謀而合,而這樣的呼應,讓每位giver更有使命,更堅信自己的付出。

很喜歡林老師自在又真切的態度,在每個時刻都展現著自己真實的樣貌,沒有冠冕堂皇的話語,而是很真心的述說著,但卻又是那樣的發人省思。他說:看風怎麼吹、水怎麼流,順應現況,給予自己能夠給予的。看似順風順水的一句話,實際上又是需要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,才能有這樣的坦然與豁達。

和你分享這部精彩的紀錄片:年輕,還有個名字叫「勇敢」!是誰,鼓舞林懷民不斷「突圍」?

Univself 贊助咖啡
喜歡我的文章嗎?想給創作者一點鼓勵,點上方圖片請我喝杯咖啡吧

Let’s get in touch:

訂閱能量電子報>>> https://lihi1.com/cE54o

IG生活有感>>> instagram.com/univself/

FB知識分享 >>> facebook.com/univself

預約1對1生涯諮詢服務>>> https://lihi1.com/1Vp74

你可能也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