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聽過「代償」這兩個字嗎?
第一次知道這個詞彙,是在重訓時,從我最後一任男友 aka 現任老公 aka 私人健身教練…的口中聽到的…
還原當時我第一次遇到「代償」這詞彙的小故事:
他:你手臂的肌肉在代償了,是要用背的力量!我們在練背!
我:蛤 供三小(不好意思本人比較粗俗一點)
他:就是說你出力的地方錯了啦!要用背的力量去做,你變成用手臂的力量去補了
我:所以,你剛說那是什麼詞?
他:你說「代償」嗎?
我:對啊,哪個ㄉㄞˋ哪個ㄔㄤˊ
他:取代的代,補償的償
我:下次可以說白話文嗎?所以代償會怎樣?
他:會效果大打折扣啊!該練的地方沒練到,你試試看用背去出力的感覺,而不是只把動作做完就好,如果靠背的力量做不到,就表示你做的重量太重,把重量調輕一點
我:喔,了解了,所以是運動的人都知道這個假掰的詞嗎
他:……再來做下一組!不要鬧!
我:XDDDDDD
(延伸閱讀:健身新手該知道的10個錯誤迷思)
好ㄅ不要鬧~來講認真的
後來再次注意到這個詞,是某一次在髮廊剪髮時,翻閱著bazaar雜誌,看到一篇劉軒的專欄:「你的生活中有代償作用嗎?」
心理驚嘆:喔天啊!我知道這個詞!默默地引以為傲(到底中文有多差?)
當我看完這篇文章時,心理驚呼:天啊!也寫得太貼切了!
我完全沒想過這個在健身時才會出現的用語,居然還可以延伸到生活中,而且還把「代償作用」的概念應用的淋漓盡致,無論是心理、身體,或是家庭層面,人的各種行為,都有著代償作用。
我和「代償作用」的緣分,你以為就到這裡?
在不久之後,我偶然聽到劉軒老師的podcast:「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」,一整個愛上~每一集都聽完了,也因為想支持,而買了他的新書《天上總會有雲,但你才是天空》,長大後才知道,原來有一種支持,就是行動證明,直接購買對方的作品。(笑)
其中某一章節「痛點,就是認識自己的起點」,這一篇又再度提到了這個議題,而我對「代償作用」也更加全面性的了解,也清楚了解到面對這樣的狀態,要如何去改進。
「代償」很神奇的是,當事者不會知道自己在代償,而是當你開始「痛」了,才知道原來你有這樣的狀況。而這個痛的背後,就是開始挖掘、探索、認識自己的起點。 (延伸閱讀:了解自己情緒的五個步驟)
就像是有些人小時候因為父母離異,缺乏父愛,因此長大後找一個年紀差距特別大的另一半,來取代一直以來缺席的爸爸的位置,彌補心中的缺陷;又像是講大話、裝模作樣讓自己顯得很厲害的人,這行徑的背後,外顯的是自大,但其實是在補償內心的不足與自卑;有些女孩為了炫耀,因此把錢都砸去買名牌,在外顯得光鮮亮麗,但其實愛慕虛榮的心是來填補內心的空洞,這也叫做「代償性消費」。
以下列出5個步驟,來克服「代償」問題:
- 了解自己的弱點,以及為什麼需要代償來完成心裡所想的事呢?
- 接受這些弱點,並清楚知道自己為此付出了什麼代價。
- 不要急,慢慢的學習應該要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及行動。
(這過程一定很不舒服,因為當初就是不想這樣做,或是選擇了一條相對較簡單的路,或是曾經缺乏某些能力,而現在要逼自己去這樣做、選擇較難的路、培養出缺乏的能力,才有可能達成,這可能不僅是行為上的訓練,更是心智上的磨練,是一條漫長的道路,一路上要邊培養邊觀察,避免以前的壞習慣又冒出來。)
- 不斷的反覆練習,讓自己的大腦熟悉正確的行動,再將其培養成習慣。
- 定期回頭檢視,並持續探討產生問題的弱點,並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。
我這邊舉一個自身經驗來做示範,沒想過這也是代償的一種樣貌:
因為在經營個人品牌上一直有拖延的毛病,但一直催眠自己,是因為白天工作太累,回到家就想攤著,因此規劃好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到,一拖再拖,把原因推給因為身體不堪負荷而導致,但一直忽略實際拖延的原因。心裡安慰著自己,因為不想讓自己身體壞掉,和把自己搞的壓力太大,所以我就放自己一馬吧!讓自己休息,似乎讓身體比較好過。(但其實心裡不好過)
因此我都沒有去正視:為什麼我會拖延?是因為什麼拖延?白天工作累,就無法好好經營個人品牌了嗎?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自己即使只是一小步,但至少每天都有在進步?
(延伸閱讀:想揮別拖延症?從做這件事開始)
5個步驟來探討一下:
- 知道自己有拖延毛病的狀況,因此不斷用累了就讓自己放空休息的理由,補償和合理化自己的拖延,讓自己不要那麼自責。(但其實一再的和自己爽約,只會讓自我價值感更低)
- 接受自己拖延的事實,因為這狀況,讓自己的個人品牌經營遇到瓶頸
- 按部就班執行安排及規劃出行動,以及找出方法克服拖延症,並讓自己持續往前
- 不斷的try and error去步入正軌,並不斷測試適合自己的方法,找出一套自己適合的sop
- 每週進行檢討,看自己改變和執行的狀況。
Behind the scenes:
這次來點不一樣的,來出功課給小讀者們啦~
今日功課:
每位小讀者都為自己找出一個你的「代償」問題!了解和接受,是最難的部分,因為有很多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的,請好好思考,並運用以上五個步驟來為自己解析一下。 千萬不要直到痛點大到不能負荷了,才來面對,深怕太遲了,因此不定時的檢視自己的狀況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自己因為與「代償」這詞太有緣,加上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習,因此有了這篇文章的誕生~
謝謝劉軒老師的書:《天上總會有雲,但你才是天空》,是一篇很好讀,同時又讓你領悟很深的一本散文書。
我真心喜歡和推薦:)

Let’s get in touch:
訂閱能量電子報>>> https://lihi1.com/cE54o
IG生活有感>>> instagram.com/univself/
FB知識分享 >>> facebook.com/univself
免費Email諮詢服務>>>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