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覺得忙碌不堪卻缺乏生產力?
你是否總是在移動,卻從未到達任何地方?
《少,但是更好》這本書,主要在倡導「專準主義(essentialism)」,透過三步驟:「精挑、簡化、準確執行」來達成。
我覺得更吸引我的,反而是裡面「如何做」的方法細節,因此我打散了這本書的重點,抓取了你可能比較常會遇到的狀況,以更實用的方式:「當你…」遇到某些情境時,可以幫助到你的思維與方法,來和你分享這本書。
專準主義(essentialism)到底是什麼?
你唯有允許自己不再照單全收,不再對每個人説好,你才能對真正要緊的事做出最高的貢獻。
因此要學會辨別差異,學會一一過濾所有的選項,只挑選那些真正必要的事物。
專準主義談的不是如何做完更多事情,而是關於「選擇做更少的事,但是活出更好的人生」。
把省下來的時間花在創造一個能夠移除障礙、使執行盡可能簡單的系統上。
大概了解了專準主義的概念後,接下來開始我精選出的 6 個場景,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當作工具文,剛好有熟悉的場景時,自行對號入座,學會道理之後,直接運用到生活中!
場景1. 當你忘了自己可以「選擇」的時候…
選擇不是一項東西,而是一個行動,儘管我們可能無法一直掌控自己的「選項」,但我們永遠可以掌控自己如何從中「選擇」;「選項(東西)」可以被拿走,但我們做選擇的核心能力(自由意志)別人卻拿不走。
專注在必要的事情上是一種選擇,而且是你的選擇,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如釋重負。體認到真正重要的事情,重新排出了次序時,其實是和「起初你把什麼事情擺進來」有關。
如果你不替自己的生活排定優先次序,別人就會代勞 ; 如果你不替自己做出艱難的選擇,就是容許別人替我們做決定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已忘了自己有做選擇的能力。
當你每次不知如何做決定時…問問自己:
這是我目前該花時間和資源去解決的當務之急嗎?
如果答不出明確的「是」,便拒絕這個要求。
你會發現,因為你的拒絕,反而會受到更多尊重,不是更少。
沒有因為試著做完所有事,而忙得團團轉,反而可以把對的事情做好。除了恢復工作品質,更對完成真正重要的事情產生了極大的動力。
記得將「取捨」視為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。
問自己:
我想做出什麼取捨?
我要在哪方面全力以赴?
Tips:「百分之九十法則」
當你評估一個選項時,先為那個決定想出一個最重要的標準,然後簡單地替那個選項在0~100之間打分數。
如果你給它的評價低於90,就自動把評價歸零並加以否絕。
如果有主動上門的機會,可以這樣來考量:
1.列出眼前的機會
2.列出必須通過的三個最低標準
3.列出必須通過的三個理想/極限標準
全部都通過,才接受。
選擇排除某件還不錯的事情時,一定會令人內心糾結,但最後每一次刪減後都會產生喜悅,也許不一定是在當下,而是過些時日,那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額外獲得的每一刻都能更妥善運用時。
延伸閱讀:當人生不再只有一個選擇,你還想要做什麼?
場景2. 當你的腦袋覺得混亂時:
請給自己談論和思辨真實現況及因應對策的空間,在你有能力評估及區分必要事物之前,你必須先探索自己有的選項。記得創造一個用來探索和反思的空間來逃離日常,我們不會平白無故就得到空間,必須刻意爭取才有。
了解首要意圖,才能做出真正想要的東西。記得重返核心目標來修正路線 – 「回歸初心」。
而想分辨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,我們必須要有思考的空間、觀察和傾聽的時間、玩樂的許可和睡覺的智慧,並且有紀律地將精挑細選的標準應用在我們所做的選擇上。
盡可能花時間探索、傾聽、討論、提問和思考,但探索的本身不是目的,探索的目的是為了將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區分開來。
延伸閱讀:
場景3. 當你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時…
建立界線才有自由
無論誰為了自己的目的試圖吸走你的時間和精力,唯一方法就是事先「畫好界線」,清楚畫出禁區,因此你才能在一開始就攔下浪費時間和踩你線的人。而且讓這些人自行解決他們的問題,對你和他們同樣有利。有了明確的界線時,我們便能在我們刻意選擇探索的整個區域中,自由自在地精挑細選。
只要事先對我們真正想達成的目標和雙方的界線有所了解,我們就不至於浪費彼此的時間,而且事先建立好規則,就可以排除直接說「不」的需要。
別搶了他人的問題
你常常會因為人情,而不知道該不該拒絕幫忙嗎?
想告訴你,不是說不該幫助別人,可是當別人把他們的問題變成我們的問題時,我們要能意識到,因為那時的我們如果真的幫他們的忙,我們就是在助長他們的錯誤行為,一旦我們替他們扛下問題,我們所做的一切,不過是奪走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已。
優雅説不的力量
優雅說不,不代表得用「不」這個字。
當你拒絕這個要求時,並不等於拒絕這個人。唯有把決定和關係區分開來,我們才能做出頭腦清楚的決定,然後分別找出溝通這件事情的勇氣和慈悲。
當你一開始拒絕時,關係通常會受到短期的影響,但對方一開始的煩惱、失望或憤怒逐漸消退時,「尊重」便開始發揮作用。
但你要理解的是,受到尊重比討人喜歡,來得更有價值。
Tips: 如果你很不會拒絕別人,這個說法可以學起來:「讓我查一下行事曆再回覆你」,這使人有時間停下來思考,最後再回覆説,實在很抱歉抽不出空檔。這會使你拿回自己的決策控制權,而不是在被要求時倉促地説「好」。

場景4. 當你總是事倍功半時…
首先要「移除障礙」,才能夠事半功倍,能夠找到影響整個事件的障礙,也就是「制約因素」,並移除這種制約因素,便能顯著減少妨礙你行動的阻力。無論對「制約因素」有多小的改善,都能立即提升整體成效。
步驟1:釐清必要意圖 – 才能找到該移除什麼障礙
步驟2:找出阻礙你的最大因素 – 把障礙列成清單,接著問自己「一旦被移除,就會使其他多數障礙跟著消失的障礙是什麼?」別想一次搞定全部,必須逐一著手移除
步驟3:移除障礙 – 別忘了「完成勝過完美」
延伸閱讀:
場景5. 當你總是無法養成好習慣…
我們能在常做的事情上進行微小的改變,那些正是最該留意的地方,力量就在穩定與重複之中增長。
不要大張旗鼓的開始卻後繼無力,想真的把必要的事做好,就必須從小地方著手並建立「動能」,接著運用這股動能努力迎向下一次勝利,然後接著再下一次,直到我們有顯著的突破為止。
當我們這麼做時,我們的進展將會變得順暢而不費力,使突破像是突如其來的成功。
緩緩逐步創造微小的勝利
以寫日記為例,一開始克制自己一點,別寫太多,直到每天寫日記成為一種習慣為止。(如果因為覺得要寫太多而懶得寫,就很難維持下去)
在人類所有形式的動機中,最有效的是「進步」,因為微小而具體的勝利可以創造「動能」。
從小地方著手並「獎勵」每個進展,最後所達到的成就,將比訂下偉大、崇高卻遙不可及的目標時更大。因為做某件事受到表揚或感受到進步時,便會有更大動機去做,到最後就會變得自然又不費力,更棒的是,積極強化自身成功的舉動,能使我們從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和滿足。
讓困難的事情變簡單
「習慣」是移除障礙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之一。缺乏習慣,來自非必要雜物的吸引力會輕鬆戰勝自己。創建好這套「習慣」,便能以「自動飛航模式」來執行,不必刻意追求必要之事,不必想著它,自然就會發生,當大腦的工作量越來越少,這才是真正的優勢,心裡空間就可以空出來專注於新的事物。
我們只要花一些初始能量創造慣性行為,剩下的就只是照做而已。
我們執行一件事的能力也能藉由練習而改善,就像任何其他的能力一樣。這種慣例的力量產生自我們的大腦,它有能力全然接管一切,直到這個過程變得完全無意識為止。
良好且正確的習慣(慣性行為)能給我們等量的能量回饋,進而強化創新和創意。不要把限量供應的紀律花在屢屢做出相同的決定上,而是要將我們的決定嵌入慣性行為,讓我們得以將紀律導向一些其他的必要活動。
創造新的啟動器
如果我們想改變習慣,我們其實不需要改變那個「行為」,相反地,我們必須找出引發這個非必要活動或行為的「提示」,並找出一個能將同一個提示和某件必要的事聯想在一起的方法。
eg. 每一次回家途中,經過麥當勞就會想進去買薯條,下次經過時,用那個提示去對街的餐廳買一份沙拉,多練習幾次,之後就會下意識自動自發地執行新的習慣了。
Tips:每一個習慣都是由提示、慣性行為和獎酬所組成,也為自己的目標設計出一套系統吧!
避免慣性疲勞
可以在一星期的不同天有不同的例行工作,像是每天精力聚焦在單一主題上,創造「主題日」,而不是每天感覺被拉進所有事情裡。慣性行為一旦適得其所,就能成為不斷給予的天賦才能,可以在每天或每週的例行公事中做些小改變,然後從那逐步累積自己的進展。
延伸閱讀:
場景6. 當你一直很難專注時…
你是否很常將時間耗費在思考或焦慮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上?
耗費在擔憂過去或未來的每一秒,都會使我們從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上分散注意力
記得,專注於自己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。
那麼,到底該如何更專注呢?
方法1. 釐清當下何者為重
你知道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嗎?
如果還不知道的話,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「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」。
每天被許多工作和義務纏身,事情多到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時:「先停下來吧!做個深呼吸。」沈浸在當下,問自己這一秒最重要的是什麼,如果你無法確定,就把爭奪你注意力(讓自己煩躁)的一切全部列出來,然後刪掉現在不重要的事,就從剩下被你挑選出「最重要的事」開始執行吧!
方法2. 把混亂思緒趕出你的腦袋
把現在腦袋裡所有想法趕出來,不管是寫在紙上,或是打在手機備忘錄上,都會非常有幫助!這麼做有兩個目的:
1.確保這些想法不會被忘記,之後可能會證明它們是有用的。
2.減緩了必須立刻聽命行事的壓力和令人分心的感覺。
方法3. 排定優先順序
將清單上的事項排定優先順序,逐一處理「當下,何者為重」清單上的每個項目
平靜地做完清單上的事,每做完一件就刪掉一件,等到要上床睡覺時,不但做完了必須在那一刻執行的所有事情,還執行的更好、更快,因為很專注。
最後,為大家整理了簡化生活的筆記重點,免費領取請點>>「12個簡化生活時,幫助你避開陷阱的訣竅」
結語
人若活得簡單,知足必會到來,簡單對幸福而言極為重要。想到人生的短暫,不是讓人洩氣的想法,反倒是能消除對選擇錯誤的恐懼,它能為內心注入勇氣。無論人生中面臨什麼樣的決定、挑戰或重大轉折,只要問問自己:「什麼是必不可少的?」然後再排除其餘的一切就行了。


Let’s get in touch:
訂閱能量電子報>>> https://lihi1.com/cE54o
IG生活有感>>> instagram.com/univself/
FB知識分享 >>> facebook.com/univself
免費Email諮詢服務>>>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