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初期一個人從摸索、找方向、一步步打造事業,過程中內心伴隨著無數種未知想法與自我否定,我的心中可以描繪出嚮往的那個品牌未來,可是這中間的差距,到底要怎麼達成呢?那時經歷過的內心煎熬,有幾個畫面其實到現在都還歷歷在目,想把這些脆弱的故事紀錄並分享出來…
Category:
心態思維
-
-
你曾經歷那種讓人難以承受的「缺乏感」嗎?好像一切都不對勁,說不出確切是遇到什麼困難,更別說需要找人幫忙,因為出了什麼問題,自己都還理不清頭緒,就是一股負面感受來襲,自我批判的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如他人的預期、不如自己期待的自我否定…
-
-
-
職場險惡的例子俯拾即是,別人要怎麼做,我們無法控制 ; 但要不要感到委屈,則是我們能掌控的。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顆易碎的玻璃心,也不要太自我批判,因為玻璃心是可以強化的。在任何讓你受傷的情境,持續練習以下4個步驟,相信你的內心會越來越強壯。
-
-
不管在生活中、職場上,焦慮的伴隨是會一直存在的,表示你可能對現況不夠滿意,想要有所成長、突破,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如此,所以會感到焦慮本就正常,因此請先「接納」自己擁有焦慮情緒,而會感受到焦慮的關鍵在於:「對於目前的職涯狀態,自己的掌握度不如預期」。
-
每一次與另一半吵架,我最常出現的感覺就是:「想不透為什麼會吵成這樣。」每個人的生長環境與背景不同,會帶入自己的價值觀與曾經的經驗去看待接收到的訊息,因此很多另一半爆炸的原因,如果不去深入了解,永遠猜不透,因為自己可能完全不會那樣想,也因為彼此的不同,很常會後知後覺的觸碰到對方的地雷。
-
離開工作十年的職場,卸下行銷經理的身份,成為自由工作者、品牌創辦人、生涯諮詢師,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想過的事…要放下及面對的事情太多,外在的頭銜、收入、同事團隊、家人想法、旁人眼光、年紀的包袱、與先生的溝通等,迎來的是一片「未知」,一切打掉重練、暫時「歸零」,而你的頭銜是你自己。
-
長到這麼大,發現自己居然不懂得如何「好好休息」,總要在發生問題才意識到這件事。你知道「睡覺」並不等於「休息」,睡覺只是休息方式中的其中一種叫「身體休息」嗎?共有七種休息方式和你分享,讓你為自己安排好休息時光。
Newe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