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有一陣子,我的人生是被拖延症纏身的過著…
有很多人生中想做的事,但總是處於沒頭緒的階段,
好不容易訂出計畫,卻總是無法兌現,
好像心中有個無形的阻力,當要面對時,懶散、逃避和無力感油然而生…
接連的與自己失約,不禁開始自我懷疑,挫敗感也悄悄積累,
開始變得沒有自信,因為連答應自己的事都做不到,
更別說追尋夢想,因為連想都不敢想,
日復一日的過著日子,依舊是那個平庸的自己,依舊在羨慕著他人,
對於夢想,仍舊什麼都沒有付出。
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感受過?
(延伸閱讀:為什麼大家一直說要跨出舒適圈?到底能為生命帶來什麼?)
這個無止盡的惡性循環,我深陷、我沈溺,但心理卻是千百個不願意,
但讓我困惑的是,為什麼這麼想追尋的事情,但我卻這麼沒有動力?
我真的不懂自己,想了好久還是想不透…
因為這與常理不符合啊,喜歡的事情,就應該有著滿滿動力去追求,為什麼我卻不是如此?
我懷疑自己,是不是其實沒那麼想要 ; 我質疑自己,到底為什麼一直光想卻踏不出去那一步?
有時候因為加班後身體疲累,所以寧願放空耍廢,也不願意完成答應自己的目標,因此我找到了一個藉口給自己:我身體太累影響心理,今天就先放過自己,一切明天再說吧!
在自己的夢想計畫中想個千百回,但卻一步都沒有跨出,更別說堅持這件事。
但我改變了一件事情,讓這個負循環開始有了變化,那就是:我放下了縝密的計畫,反其道而行,不再是a.b.c.d.e…一件件待辦事項列在那,讓自己一看到就充滿壓力,而是與自己約定好每週至少要達成的唯一一個目標,即使什麼都不做,也要完成的一件事:「每週產出一篇文章」。
(你可能也會想看:你的計畫總是無法到行動階段?可能是這幾個點卡關了)
因此我真的開始每週產出一篇文章,即使新生活讓我忙翻了,但仍舊會補上,因為那是我與自己約定好的事,漸漸的執行了一個月,也開始成了習慣。
原本的我因為計畫太多,讓自己壓力太大,光想就很累,導致什麼都不想做 ; 但反觀現在是給自己訂一個最小目標,鼓勵自己從這裡開始,這個過程中,會讓自己習慣“行動”,每一次的行動,都是完成與自己的約定,自信心也會慢慢開始建立,等自己習慣後再慢慢增加產量和優化。
(心裡的os是:你再不做就太對不起自己了,無論如何也要擠出時間做,況且就只有與自己約定一件事,要達到也是應該的吧?)
後來我發現,自己是個“逼不得”的人,不管是被他人逼破,還是自已逼,只要是感受到脅迫,就會開始產生負面感受,內心就會有個聲音去抵抗,簡單來說就是“對自己太好”,雖然講的好像抗壓力很低,但其實是心理感受問題,我也同時發現,我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人,別人可以我也想要可以,所以就在這反向的兩個聲音中,壓力越來越大…
在工作上,我也有發現類似狀況,當多個專案同時進行時,內心會突然有一陣壓力迎面而來,如果我一直專注在『壓力』裡,就會一直覺得煩躁,什麼都不想處理,但如果我先把“壓力”放一邊,把代辦事項以輕重緩急的排序排好後,針對事情一件件完成,專注於『行動』的過程中也會忘了壓力的存在,最後就將事情默默地完成了,因此『心理狀態』對於比較靠感覺形式的人來說影響很大,要學會如何去處理、調整和掌控自己的心情,狀態好了,一切就順了。
當有太多選擇時,會導致於不知如何抉擇 ; 當選項減少時,少了過多的干擾,就只有先做了再說,可能事情也變得簡單了,先減法再加法,比一次貪心什麼都想要,什麼都做不到來得好。
過程大概就是:先從自己對事情的感受、內心想法和發生的問題等,去瞭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,和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,再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讓自己提高生產力,不管是從實務面或心理層面去改變,找出一套自己受用的激勵方式。
現在,偶爾還是會不小心又陷入以往那個負面循環,堅持對我來說真的不容易,但我開始能感知到,何時自己又來到了那個負面狀態,有時候就讓自己這樣放縱耍賴一下,但也開始懂得在某個時間點讓自己重生,回歸正軌、繼續努力。
(延伸閱讀:經營與累積,是創作者必經的道路)
Behind the scenes:
每個人有著屬於自己的課題,像我和fu先生就是相反的性格,他非常有毅力,是位堅持魔人,可是他常常方向錯誤 ; 而我總是很會畫藍圖、做計畫,但少了行動力和毅力,標準的拖延患者。對於自己是什麼樣人格的人,只有靠自己去發掘,我之前看到一個對付拖延症的方式,就是每次在給自己找藉口時,就心裡默數1。2。3,然後立即跳起來去行動!我也在嘗試中,有讀者試過覺得有用的話,歡迎到 Univself 的 ig 或 fb 和我分享吧!

Let’s get in touch:
訂閱能量電子報>>> https://lihi1.com/cE54o
IG生活有感>>> instagram.com/univself/
FB知識分享 >>> facebook.com/univself
免費Email諮詢服務>>>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