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只有自己能克服的6個人生課題,我陪你一起

只有自己能克服的6個人生課題,我陪你一起

by Vivian Yeh
只有自己能克服的6個人生課題,我陪你一起

人生有許多課題,只能靠自己來克服,因此我無法幫你度過,但這些課題是在每個人身上都可能發生的,我可以把我的經驗和領悟分享出來,陪伴著你走過這些必經之路。

這篇文章是我閱讀了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這本書其中一個篇章後,有股衝動一定要來分享的產物,我結合了自己當下的經歷與需要,與你一起探討這6個人生議題:「失落感、挫折、夢想、轉念、年齡限制、行動的力量。」


在開始進入正文之前,邀請你先訂閱Univself 的能量週報!

每週寄一封讓生活充滿能量與療癒的電子信給你

.

開始進入正題,探討6大人生課題吧~Let’s get started!

1.失去之後學習存活的藝術

你曾感受到「失落」嗎?

「失落感」的來源是,原來屬于自己的某樣重要的東西,被一種有形的或無形的力量強行剝奪後的一種情感體驗,或是某件事情失敗或無法達成的感覺,是一種由多種消極情緒組成的複雜情緒體驗,如憂傷、苦惱、沮喪、煩躁、內疚、憤怒、心虛、傍惶、痛苦、自責…。

失落的傷痛是無可避免的,這些傷是「路障」,但從不同角度來看,也可能是「路標」。

失落可以轉變成收穫和力量,但光靠內心煩憂是辦不到的,想克服和超越傷痛,重拾希望和勇氣,必須先承認和分享傷痛。未經處理的失望情緒,會阻礙我們追求未來的夢想。

加入了人生戰局,就避免不了會受傷,但重點在於不要被擊倒,並學著「自我療癒」,如果只將傷痛埋藏起來,最後只會讓自己不再出聲,因此帶著尊嚴承認受過的傷害,是療癒的第一步。

這段心路歷程看似痛苦又不值得一提,卻是必經的過程。

2.用「塞翁失馬」的心態來看待挫折

塞翁失馬 – 比喻暫時受到損失,卻因禍得福,最終得到好處。

問問自己:「目前遇到的這個挫折對我有什麼幫助?能指引我往哪個方向前進?」

問題的答案會讓你驚訝,也能使你自由。

秘訣在於「將痛苦轉化成能量」。

轉化的關鍵在於:「只要肯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、只要肯通過不敢走進的大門,你就能知道和相信,那一絲希望的存在。」

每次的傷痛,務必都要視為未來的收穫,一切取決於你看待事情的方式。

「每個結束,就是一個開始。」但我們在悲傷時很容易就忘記這件事。

我們必須把注意力放在未來,但這並不容易,因為未來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,如果現在就這麼傷心,未來想必是痛苦的,對嗎?你擁有傷心的權力,但時間到了,記得站起來,繼續往前。

3.想接到球,那麼你得想要接球才行

不要再嫌人家丟球的弧度差,主動伸手去拿你真正要的東西吧!

你願意為自己的夢想做到什麼程度?

當你決定接住球時,你會開始尋找另一扇門,一扇以前你曾拒絕穿越過的門,等到你拋下自尊,願意去做任何行動時,才表示你下定決心了。

如果你現在還沒達成夢想,問問自己,你有為自己熱愛的事情使出渾身解數嗎?

以我自己為例,我想成立自己的品牌,一開始需要把自己當行銷人一樣,持續的產出內容和文章,不斷地在社群媒體發聲,給予價值,讓大家看到自己,慢慢累積觀眾,如果剛好幸運,可能可以快速被看見,如果有同步發展產品或服務,或許有觀眾願意購買,更幸運一點,就是能夠穩定且持續的靠此維生,但這在還沒做到之前都是未知的,但唯有開始了,這些才可能一一實現,我們要做的,就是在過程中不斷的優化、往前。就像有名氣的大廚,也都是從學徒開始做起,有一些「過程」就是必經之路。

4.受到傷害的時候,學會問對問題

當你受到傷害、挫折時,學會「問對問題」。

當你被拒絕,如果你就就此罷休,那麼就被困住了,而且動彈不得。

不要問:「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?」

而要問:「接下來要做什麼?

只要願意問出這一句對的問題,你就已經向前邁進一步了。(為自己鼓掌)

有些時候,了解「為什麼」這個源頭,是可以幫助生命的成長 ; 但有些時候,生命所發生的事,是沒有道理和來由的,與其陷在「為什麼是自己遭遇這些」的情緒裡,讓自己受阻,不如轉移去尋找另一扇門。

關鍵在於「行動」,要盡快從痛苦中獲益,否則會讓採取之後的任何行動,都變得更加困難。

那些在你眼睛裡發光發熱、持久不墜的人,關鍵差異是在於「自我激勵」和「選擇」。

在難過的時候,把自己抽離當作旁觀者,立刻做一件小事來支持內心的自己。

像是為自己買一束花或一本書都好,這個行動表示:「我能理解你的痛苦,但相信我,我們未來會越來越好的。」

一種內在小孩需要被媽媽呵護的概念,我們就身兼那位媽媽,給予內在的自己,一份溫柔的安慰吧!

做不成你最想要達成的A,那我們就退而求其次做B,再不行就C,但至少我們都一直在這條路上前進,只是速度比較緩慢一點而已。

5.是你,給予年齡和時間那些限制

問題:「等我學會彈鋼琴,你知道我都幾歲了嗎?」

答案:「如果你不學,也是這個年紀。」

看完這個問答,整個會心一笑,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有點像是「開心也是一天,不開心也是一天,那何不開心地過呢?」

「我年紀太大」是推託之辭,人們總是用這句話來逃避和面對恐懼。

「我年紀太大」和「我沒有錢花在這方面」,是自己給自己阻礙的最大謊言,因為我們會藉此阻止自己做進一步的探索。

因為新手可能要付出自尊心受損的情緒代價,尤其新手的年齡越大,覺得自己能承擔這個代價的能力越小,所以我們告訴自己「我年紀太大了」,讓自己避免開始,以免受到傷害。

還有另一種說法是:「等我退休時再來試試看。」這也有同樣的意思,就是繞個圈子、顧全面子。

其實這些都很正常,是最自然的大腦自我防衛機制,我們需要做的,就是打破這個機制。

應該很多讀者都知道,我工作了五年後才決定出國唸書,相較於剛畢業就出國唸書的學生們,我是整整大了他們好幾歲,但我也發現,因為是我自己自發性的想要去唸,因此更有目標和方向,更知道自己為何而去,剛好處在人生歷練比較豐富的階段,更能深入的在國外體驗生活,也更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一切。

我當時是28歲,已經覺得再不去就來不及了,但我相信,如果30歲之後想再追留學夢,要考量的事情一定更多。但就不去做了嗎?我只知道,想追的夢如果從來都沒去實踐過,伴隨著你的只會是後悔二字。

(你可能也會想看:有工作經驗後再去留學的經驗分享)

受到阻礙的人,會覺得一年、甚至是幾年,是很長很長的時間,我們的「自尊心」善用這個技倆不讓我們開始。我們踏上探索之旅,但卻只在乎旅程的時間長短,我們心中吶喊著:「這條路怎麼這麼遠!!」也許遙遠,但前進一天算一天,即使再小的步伐,向目標邁進都比原地不動的好。

你可以虛心地開始學習做一件事嗎?

任何事情都是從「開始學」著手,起步永遠是膽戰心驚的一小步。

6.按部就班的力量

按部就班,就是承諾每天都採取行動。跨出一小步就好,不要還沒準備好就往前跳一大步。

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這本書中舉的例子:「想賣電影劇本,必須先寫好劇本 ; 想寫劇本,必須先想出點子,寫在紙上,一次寫一頁,寫到劇本有一百二十頁為止。」

按部就班表示你要每天寫,表示當你覺得(你一定會覺得)這個鬼東西一無是處,並且對此想法深信不疑時,你會告訴自己,這個問題以後再處理,並回頭繼續做該做的事。這表示,妳寫完今天該寫的份了。 如果把劇本拆成每天要寫的量,你很快就能寫完當天的份量,然後你一整天都不會感到內疚,也比較不會焦慮了。

這個例子是不是真實又貼切到不行?讓我們一起來降低焦慮吧!

像我是個急性子的人,總想要一付出,就能一次搞定,彷彿一瞬間就會使整個生命改變。這種錯誤的期待,把第一步的目標設得太大,代價定得太高,往往正是無法開始行動的原因。

大家都不太喜歡開啟「行動」,因為這表示我們要開始為結果負責,導致於我們只會問「這件事做了有什麼用?」也就是我們很愛做,但也最傷的事:「衡量得失」,總是不會去問「下一步要做什麼?

「衡量得失」往往是為了拖延接下來該做的事,而我們總愛用焦慮上癮代替行動上癮。

Action : 觀察自己一週,記錄下來自己都是用什麼方式來讓自己焦慮,以便打消或拖延下一個行動?

自我設限的人,大多會焦慮成癮,寧願受內心的苦,也不肯朝著正確方向,規規矩矩地每天走個幾小步。

你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嗎?

按部就班意謂著,我們必須做目前能做的事,而不是抱怨做不到的事。你會發現,往往不需要做很大的改變,因為大變化會發生在微小的片段中。

我們可以用夢想達成後的生活來激勵自己,但不要只幻想著美好,而看不見當下可以做到的小事情,因為夢想建立在許許多多的小步驟,和很少很少的大躍進之上。


感謝創作,是心靈療癒的旅程
帶來的靈感,很適合給迷失方向的你,它能為你指路。
.
 支持Univself,贊助一杯咖啡吧
喜歡我的文章嗎?如果你想給創作者一點鼓勵,點擊上方圖片,請我喝杯咖啡吧:)

Let’s get in touch:

訂閱能量電子報>>> https://lihi1.com/cE54o

IG生活有感>>> instagram.com/univself/

FB知識分享 >>> facebook.com/univself

免費Email諮詢服務>>> [email protected]

你可能也會喜歡